杜甫为什么去成都?

戎培丞戎培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天宝七载(748年),杜甫四十三岁,在洛阳度过了他的第一个进士考试难期之后,终于考中进士。第二年,他参加了“礼部试”,可惜没有及第。 但这次考试让杜甫认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杨氏。

天宝九载(750年),杜甫再次参加礼部试,结果中了,登榜进士。这时候的杜甫可以说是意气风发,满心以为自己能够实现平生的抱负,做一番大事业,于是写了有名的《长安春》: 青春宫殿里,白日暗西山。雨落狐兔走,风来鹦鹉闲。金阶珠箔起,玉垒翠微间。此去宜为寿,明朝四海欢。 但现实总是不如人意。杜甫虽然中了进士,但因为当时朝中宰相李林甫心怀鬼胎,担心新科进士们受到皇帝青睐而夺了自己的权,于是在皇帝面前说了很多杜甫的坏话。

于是本来该是春风得意的杜甫,竟然被扣上了“语涉讥刺”“有怨诽”等罪名,遭贬到离长安很远很远的绵州佐幕。

就在这一贬再贬之间,杜甫的老父亲去世了。

孝期未满的杜甫孤零零一个人,在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替别人起草公文。想当初考中进士的时候有多得意现在就有多少失意。身世之感顿时涌上心头,他写出了那首著名的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: 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 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 如果说之前的诗还有几分含蓄的话,这一首就完全敞亮了:我终于可以回乡了!家乡有什么呢?我的亲人啊,我的亲人现在在哪里呢? 就在杜甫迫不及待地准备启程回洛阳的时候,他却听说了一个让所有的喜悦瞬间一扫而空的消息:他的儿子宗武得了痢疾,没等到父亲回来就不幸亡故了!

这真是从天亮打到天黑的大悲大喜啊!好不容易盼到了官军收复了河洛地区,可以回家团圆了;没想到最牵挂的家人又离自己而去。

这一贬再贬,不仅功名全无,连家人都阴阳两隔。 此时的杜甫真是无处可逃,生命真是糟糕透了。

可是,故事还没有完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