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财政赤字怎么解决?

寇景阑寇景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首先,政府是不会为了平衡预算而减少公共服务的供给的(减税减支是不可能的)。因此从理论上讲,只有两种办法解决财政赤字问题:增加税收或发行债券融资。 当然实际操作中还要复杂一些。因为要维持政府的公信力(否则政府信用破产了以后谁还敢借钱给政府),又要考虑社会成本(征税的成本和民众对增税的容忍度)以及财政政策的效果,所以并不是无节制地增税和发债。考虑到目前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占GDP近30%(世界第一),而且经济增长仍在下行,税收增幅大概率会保持低位甚至负增长,在这种情况下要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只能扩大国债规模。

关于增税问题,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评论提到我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(也就是消费税法改革),这是减轻企业负担,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,同时也是在增加税收(提高边际税率),不过这种税收增量应该不会很大。 对居民个人所征税款中,除了个人所得税以外,比较有可能的是提高房地产税来缓解地方政府卖地融资(土地财政)的冲动,同时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,因为目前贫富差距过大(基尼系数接近0.47,高于0.4这个国际警戒线)。

房地产税是个地方税,征收管理相对复杂,各地情况又有差异,因此执行起来肯定会有难度,需要制定详细方案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。 对富人多征税以筹集财政资金,同时开征财产税等直接税(现在我国所得税制是以生产经营所得为代表的间接税为主)有利于调整收入分配,不过短期内增税幅度也不会太大。 因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,财政收入增幅放缓,同时政府又要加大投入应对人口老龄化,稳定就业,落实社保等政策,财政支出反而可能上升。这种情况下只能靠发债解决了。

近年来国家通过债券市场融资,一方面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,另一方面也缓解了货币政策(降准、降息)的空间,可谓一举两得。不过由于中国政府负债率(政府债务/GDP)已经高达62% (世界银行标准是小于等于65%),所以依然有增加偿债规模的压力。 以上只是就事论事地分析如何筹集资金,似乎没涉及钱用到什么地方去了。但这实际上是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 ——目前各级政府都有大量刚性支出(无法压缩的支出),比如巨大的基建投资(铁公基),补贴农民和低收入群体,社会保障支出等等,这些项目的收益往往不能在眼前体现出来,但却是有利于长远发展的。

如果未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(增速换挡),这些项目仍要维持甚至还要增加,资金缺口更大。 还有所谓的“公共福利”支出,比如对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,这些根本没办法算入财政账,毕竟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提供公共产品,保障人民生活。 所以即使政府借钱,也是为了搞基建,补贴百姓(民生),发展经济(结构性减税)。这些钱终究还是来自企业和老百姓,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而已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