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多动症状表现怎么治疗?

解彩军解彩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对于孩子的所有问题,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到“罪魁祸首”,然后解决它。而一旦孩子被诊断为“多动症”之后,父母就会开始寻找各种药物、训练方法,希望孩子能尽快改善。但其实,父母应该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。 所谓多动症,其实是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,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行为障碍,表现为与年龄相匹配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多地活动。

在一项调查中发现[1],国内学龄儿童的患率为3%-5%,平均约每五个孩子中就会有一个孩子患有此病;而在国外,这个比例更是达到6%左右。不过,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,其症状会逐渐缓解并趋于消失,到成年期基本都能痊愈。所以,家长不必过于焦虑。

虽然引起 ADHD 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,但研究发现[2],遗传因素(如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患该疾病者)、胎教、产时损伤(如分娩时间过久或婴儿窒息等)、早期教育(是否及时引导)都可能是影响因素。 而一旦孩子被确诊为 ADDD/A. 家长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着急给孩子吃药或做其他特殊治疗,而是先找到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——即上述可能的影响因素,看是否是这些原因导致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及过多活动。若是,则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。比如,发现孩子是源于父母陪伴太少导致的孤独、烦躁、缺乏安全感造成的假性多动,则需加强父母的家庭教育知识,提高父母的抚养能力;若发现孩子是由于早年的过度刺激(如父母对宝宝的呵护不够但期望过高、不适当的批评、不科学的养育方式等)导致的情绪问题,则需要帮助宝宝疏导情绪,进行针对性的干预。 所以,当家长看到孩子出现了较多不符合年龄的行为时,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,而不是马上求助于药物治疗。只有先找出问题根源,才能够“对症下药”,做到真正的高效治疗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孩子仅仅表现出一两种与年龄不合的行为,并不能完全断定其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。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其特有的发展轨迹,可能存在有些行为在一般孩子身上出现得较早,也可能有个别出现较晚。不能单纯以时间判断孩子的行为。

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比较多的异常行为,可以先带孩子去评估一下,排除性格因素、营养因素以及身体发育等因素,再决定是否进行心理咨询。 一般情况下,对于婴幼儿(0~3岁),家长首先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养育方式,看看是否能改善孩子的行为;而对于年长一些的孩子(4岁以上),则可以与孩子沟通,了解他们的想法,帮助他们消除困惑,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。 当父母先发现自己身上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行为的弱点后,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内容,多给予孩子关注和尊重,多陪伴孩子,少打击、谩骂、惩罚孩子,从而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。这样,孩子才有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!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