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泥怎么吃好吃?

仰晨安仰晨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28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,越国大夫范蠡在野外采到了一株奇花,带回都城献给王后。这株“奇花”开出的花朵,有红、黄、白三色,清香淡雅,十分美丽。 当时中原诸国都以桃、李、梅、杏等花色花卉作为宫廷里和贵族家宴上的常见摆设。用花草入肴虽然也有,但并不多见。而用“奇花”作菜肴进贡给王后,这在中原各诸侯国还是从未有过的事。这一佳肴立即引起王后的兴趣,问这是何草何木所制。范蠡说,此菜是用收聚起来的野花制成的,因色状像玉,故名“玉簪”。 王后吃了觉得滋味极佳,遂令御厨加大量淀粉勾芡,做成一盘软熘玉簪,并让范蠡先尝。果然,滑嫩鲜香,回味甘甜。 此后,“玉簪”便成了王室餐桌上难得的佳品。后来流传到民间,人们根据它的形状把它称为“鸡钻(辫)儿根”或者“鸡爪子”。直到现在还有地方叫它“玉簪菜”。 在所有关于“玉簪”的记载中,最早的可追溯到晋代,是在著名文学家陆机写的《陆河阳集》里提到的 “鸡钻(辫)儿羹”。

唐宋时期,许多诗人都曾提到过“玉簪”,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中有 “竹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。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。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。” 宋代文学家周邦彦在他著名的词作《玉簪华》中也写道:“青螺三叠鬓云斜,晓月映芙蓉。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把“玉簪”列入自己的“朱氏家膳”之中。

清王朝定都北京后,由于宫里的太监总管姓孙,所以“玉簪”又成了 “孙太监”;清末民初时,又有称“雪芽”或“鸡爪玉簪”的。

如今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变,人们的口味也越来越高。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,“玉簪”独特的养生功效和独特的味觉体验是其他菜肴无法替代的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