郕的五行属什么?

西诗瑶西诗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这个问题很有意思,我平时也比较喜欢历史、文学典籍,也爱看一些关于宗教、玄学等方面的书,因此对于你提的问题还比较感兴趣,写了这篇长一点的解答。 先简单介绍一下“郕”字的基本信息。 “郕”字的基本信息如下: 读音:zhèng; 笔画数:12画,姓氏(今多用“成”); 部首:阝; 笔顺编号:528341124312 五笔输入法:bfve(未集成五笔字库,用“成”代替); 郑码:BDUL,U:967B,GBK:E1C0;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+967B 再来谈谈“郕”字的五行属性问题。

《康熙字典》中关于“郕”字的五行属性写道: 《集韵》成州切,音成。邑名。亦作澄。汉侯国。属颍川郡。 又宅亭切,音停。义同。 又直京切,声平。地名。见《前汉·地理志》。注,今济阴定陶是也。 又【午集】【瓦部】澄字,与亭同。

根据上面的记载,“宬”“呈”“承”“澄”的字源演变是这样的:

“成”字在东汉时期的“东观汉记”“后汉书”等书中多写作“郕”或“成正”;而“澄”字在东汉时期多写作“澂”。这两个字在古代都是“土”旁,且都与“城”字有关联,所以都是属于土行的字。

下面来具体谈一谈各个变体的文字意义。 “成”作为单独的字使用时,金文作“成”,小篆作“成”,隶书作“成”,现代汉字“成”。在这个演化过程中,金文和甲骨文的“成”字都从“丁”(甲骨文的“成”字左边的“戈”字,其实就表示“丁”字的形象),而金文和小篆的“成”字左边则变成了“戊”,隶书以后所有的现代汉字“成”字,其左边的偏旁全部变成“乙”了。

有人把“成”字解读为表示“完成”“成立”“成功”等等意思的时候,这个字其实是后起的形声字“成”。在汉代以及更早的典籍中,“成”字基本上都属于会意字,表示的意义跟房屋建筑有关。上边一部分像建筑物之形,下边一部分表示与土地有关的行动和行为。东汉时期的蔡邕(也就是编撰《东汉尚书》的那个人)在其著作《独断》中指出:“成字形若屋,故其象如人之有室也。” 所以,“成”作为一个会意字时,其五行属土。

“呈”字在金文中作“呈”,小篆作“呈”,隶书作“呈”,现在的简体汉字“呈”。 这个字上面是个“成”字,下面是“口”字。“成”字在这里面表示的是“完整无缺”的意思,而“口”字则表示言说、表达的意思。两个字的含义结合在一起,就表示“把东西全部摆出来展示——呈现给人看”的意思。所以,“呈”字也是一个会意字,且与房屋、土地有关。其五行属土。

“承”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作“承”,这个小篆作“承”,隶书作“承”,现在的简化汉字“承”。 在金文和甲骨文中,“承”字上面的部分像屋顶的形状,下面的部分像地基。“承”的字形表示的就是“承接”“顶上”之类的意思。所以,“承”是一个会意字,并且与建筑物有关。其五行仍然属土。

“澄”字在金文中作“澄”,小篆作“澄”,隶书作“澄”,现在的简化汉字“澄”。 这个字上面是“水”,下面是“景”,本意为水流激荡、水石相激之声。因为“水”代表的是“财”,所以“澄”字在古代有时也用来指清水、池塘里的积水。也就是说,“澄”表示的意思是“倒影”“清静”等等。所以,“澄”也是会意字,而且与水有关。其五行属水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