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属于五行什么生肖?

余睿好余睿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“年龄”这个概念是古人首先确定的,但人们用“岁”来表示年龄却始于宋代。 《尔雅·释名》云:“一纪(十二年)为岁。”又解释“龄”字说:“龄,年也。”可见,把十二个月叫作一年,把一岁称作一“龄”,这种计数法一直沿用到今天。

为什么是十二个月呢?原因就在于十二生肖。 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各有一个相应的地支,而辰戌丑未四个时辰各有两个对应的地支。这样,每个时辰就可以和五个汉字中的一个相配了——当然,在计算时,还是按双数计的。如早晨7时至9时,正是寅时,它与哪个数字匹配呢?因为2和10都是双数,而又不想重复前面的数,所以只能选8了;那么晚上9时至11时是戌时,与6匹配;其余类推。 由于一个时辰内只能有一个干支名称,而我们又往往习惯于把所有的时间都换算成天干地支形式,并且只选用一种动物来象征一天的两个时辰,那就必然会出现“冲突”、“重复”的现象。对此,古代命学理论中早有化解之法,那就是把“年”的概念引入进来。如甲年乙年,甲辰乙巳等等。

在引入“年”的概念后,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如上午9时至11时,正是巳时,与地支中的巳配合,正是一阳生之时,于是用“甲木”指此时间;而下午3时至5时正是未时,用“乙木”指此时间。从甲子开始,至癸亥结束,周而复始,循环往复。这样一来,每一个新的一岁,都有对应的“年月日时”,以及五行属性。从而解决了“岁”的五行归属问题。 至于那十二生肖,虽然同属十神之灵,但却有阴阳之分,且跟节气密切相关。

在农历之中,冬至节后第一个节气便是立春,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,之后便向北移动。而立春之后的第五天,便是春节,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,而不是传统的正月初一。

正月刚过,雨水到来,此时草木萌发,万物欲苏,自然界的生命开始勃然活跃,立春之后的五日,惊蛰,便是阳气上升的时刻。

下一个节气是春分,这时太阳直射点开始进入黄道,并逐渐向北推移。春分之后的七日,便是清明,是草木萌芽、大地清明的时节。 谷雨过后,立夏来临,这是万物生长、欣欣向荣的季节。立夏后的第八天,小满,小麦灌浆饱满,即将成熟。

芒种之后,夏至来临,万物盛大。大暑小暑节气,阴气初生,草木繁茂。立秋之后,白露降临,金气渐盛。 寒露霜降,白露秋分,昼夜等长。立冬小雪,万物潜藏。小寒大寒,万物肃杀。

雨水惊蛰,万物生机盎然。阳春三月,清明谷雨,万物生长。 立夏小满,草木郁郁葱葱。立 夏之后的第七天,小满,阳气旺盛,充满生机。 小满之后,芒种夏至,阴阳相争,万物薄发。 大暑小暑,天地气交,万物蒸腾。处暑白露,金气流盛,万物成熟。 秋分寒露,阴阳平衡,雨少秋燥。霜降立冬,水旺金衰,万物萧条。冬至小寒,阴盛阳微,万物蛰伏。

立春雨水,阴阳初始,万事之先。 谷雨清明,阳气上升,万物萌发。 惊蛰惊蛰,春雷惊百虫,天气回暖。雨水立春,东风解冻,冰雪融化。惊蛰春分,阳气生发,雨水增多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