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么是夜的生肖?

公和祥公和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“子夜”,是指23时至01时,也就是十二时辰中的“子时”。 “子时”也是目前常用汉字中唯一一个表示时间概念的汉字。 那这个“子”字,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?根据我们的考古发现,甲骨文中就有这个“子”字了。

在金文、战国文字中,这个字的形状都没什么变化。 小篆将上部的“宀”(房屋的意思)进行简化,到了宋元时期刻本的《说文解字》中,就几乎变成了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形了。而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,则是在清乾隆时代制定的《康熙字典》里定型的,和今天的笔画顺序基本上是一样的。 那这个“子”字,在古人用来记时的情况下,究竟指代的是哪个生肖呢? 我们先来看看汉代的司马迁在《史记·历书》里的记载:“太初元年,天甚晦,人复失其度。乃诏太史令曹氏,始建岁首。”(注:这里的“太初”不是“太初星”或“太极图”的意思) 这段记载里提到的一个重要天文现象叫做“昏旦终始”,意思是说黄昏和黎明的时候,北斗七星的斗柄会终而复始地旋转。 根据现代天文学的研究,每年的冬至(也是农历新年),太阳由南向北移动,到达北回归线期间,有一瞬息,太阳仿佛从正东方升起,而同时,西方却出现了日落的现象——这就是“昏旦终始”。

而在古代,人们是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时间的,每年冬至后的第一天,就是“甲子”日,这一天早晨太阳出现在东南方,正好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。 在这一年之中,每当“甲子”日到来之时,太阳由东南方向升起,正东方则出现了日落的景象;而一年之中的每个“甲子”日,都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一个,所以也称之为“子午流注”。

通过上面的描述,我们不难发现,每年冬至后第一个“甲子日”,太阳是由东方升起的,这时节正是“子时”。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在古代,用“子”字表示的时间概念,指的是冬至后第一个“甲子日”的早上,此时太阳位于东方,而狗正在睡觉(辰龙与卯兔皆属白天活动动物)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