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埔属于广州哪个区?

孔泽淇孔泽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1、黄浦(黄埔区)不等于现在的黄埔区,今天的黄埔区是由以前的广州市郊区(黄埔区)改名而来! 2、今天意义上的黄埔区,其实是指原黄埔区的东区和东山区,而西区大部分变成了今天的荔湾区、部分变成了越秀区。(因为黄埔军校等旧时遗迹,很多在今荔湾区境内) 黄埔东邻增城区和从化区,南连海珠区,西毗荔湾区,北接越秀区。东西宽7.5千米,南北长8.4千米,总面积61.23平方千米。

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全区常住人口为947476人,户籍人口为499894人,流动人口447582人。共有家庭户380988户,集体户35493户,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1.16人,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.08人增加了0.08人。 由于历史原因,“黄埔”一词在粤方言中读如“胡普”,故广州有句俗语“系胡普区咯啦”,指去黄埔的意思。而广州老西关一带则将“黄埔”读作“胡广”。 “黄埔”作为地名,最早见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史料,因盛产香蕉而得名。

据《广东新语》载:“黄埔,广州外市……多蕉园,花蕉、紫蕉皆不著地,惟蔓生,叶细而圆。青茎绿叶,极可爱,然生青熟黄,过熟则色赤。” “一树香蕉一水红,村歌相唤复相酬;绿阴满地连茅舍,风定波平晚更幽。”这是清朝诗人郑珍描写黄埔风光的诗句。 “黄埔”一名还有另一个来历,与明代著名军事家、爱国将领戚继光有关。传说戚继光任两广总督时,曾在广州附近筑堤养鱼,并种树绿化,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。他死后,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,把他的故居命名为“戚府”,把他的衣冠冢建成“戚公祠”,把他的出生地命名为“戚所”(今天河区棠下街之“戚府路”即以此命名)。又因“所”字不通,遂改称“墟”。后人又称“戚墟”。 “丘”是古代一种田界标记,有“封疆辟壤”之意。明末清初文学家、哲学家屈大均于康熙年间所作的《广东新语》中就有“凡耕者,每丘有界牌”的说法。当时“丘”是作为田间标记使用的。

后来,“丘”逐渐用作自然地理实体之称谓,而“墟”则以商业集镇之名居多。当人们需要明确区分自然地理区域与人工聚居区域时将“丘”置于前,称为“黄邱”或“黄萼丘”;而如果只关注聚居之地,则“墟”字当头,称作“黄墟”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“黄邱”“黄墟”演化为今天的“黄埔”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