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石五行属什么?

项佳怡项佳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“儒”字,在现代汉语里是个褒义词。可是如果放到古代去讲,这个词可算不上褒义,甚至算得上贬义。为什么要这么说呢?因为“儒”这个字的本义是一种贱称——指的是周朝国都附近的商人后裔。用现代语言表述,商人的后裔叫做‘儒’族。

那么为什么商人的后裔要被叫做‘儒’呢?原因也很简单,因为‘儒’字中的‘鱼’字,在古代表示的就是商人的形象(见图1)。所以‘儒’也就是‘鱼’的意思。而‘鱼’的上面部分,在古代又写作‘鲁’,所以‘儒’字又可以读作‘rǔ’。 既然‘儒’的意思是‘鱼的家族’,那自然就可以与鱼类扯上关系了。所以我们会发现,作为商人之裔的‘儒’确实与五行之‘水’搭上了边。而‘火’呢?则是代表夏朝的国姓‘姜’。

当然‘儒’与‘炎黄二帝’之间肯定还能牵扯上更多的联系,但因为时间的关系,我们就先谈这么多吧。 说完‘儒’的字源,我们再说回正题——谈谈‘儒’的五行归属问题。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还得从阴阳五行的起源说起。大家知道吗?古代的五行观念与西方的占星术有着很深的渊源,这一点已经被很多的学者所证明。

所以啊,我猜古代的五行观念很有可能就是来自西方的星辰崇拜。而这种星辰崇拜所倡导的五行观念应该是这样的:木星(木)、金星(金)、火星(火)、土星(土)和水星(水)……这么一种关系是被上古时期的祭祀和占卜所验证过的。

然而当我们按照这种观念去给朝代定位时,却出现了一个问题——秦灭周后,周王室的血统还剩下些什么?我们知道,秦是伯盛后的国号,秦的一世祖非子是周孝王的马官,因为养马有功被赐姓为嬴;到秦仲的时候,被封于秦,人称秦仲氏。按《史记》记载,秦仲的祖先本是帝尧后裔,其国号为秦后,因为封地所在,以邑名为姓,姓秦。

这里有个问题了,司马迁所说的‘邑名’到底是指哪里呢?按照我的猜测,他所指的应该就是咸阳,因为秦的兴起始自秦穆公迁都咸阳开始。但问题是,古人所谓的‘城’的概念和我们现在的概念是不一样的。

古书里面所谓的‘城’,是一个很大很广大的区域。秦国的都城有很多,除了咸阳外,还有雍城、泾阳、栎阳等。这些城市都有一个特点——它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‘邑’字。所以啊,我的猜测很可能是正确的——即秦国的国姓是秦,而秦的国都为邑。所以呀,当人们提到秦这个名字的时候,最先感受到的是位于雍城的宗庙,然后是泾阳的宫殿,最后才能想到咸阳的别宫。

古人造字是很严格的,他不可能为了迎合某种理论而凭空造一个字出来。所以我怀疑,‘孺’字可能是由‘儒’字误写而来。为什么说是误写呢?因为古人书写的时候是有上下之分的,上面的字若为‘士’或者‘干’字,那下面的字就是‘文’或者‘在’。比如‘高’字,上面是‘士’,下面是‘高’;‘音’字,上面是‘士’,下面‘音’。所以呀,我认为‘儒’很有可能是‘孺’的误写,而且这种误写还是出现在秦统一以后。为什么呢?因为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政策,而在之前的诸夏文明中汉字一直是方形的,秦统一后推行统一的隶书字形,才有了现在的‘儒’字。如果‘儒’字真是误写的话,那么这个误写很可能就发生在秦统一之后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