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?

卫思萁卫思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写成论文了,简单说一下主要观点,这个湖泊的形成和钱塘江的江口演变有密切的关系。(这里说的西湖是今天的西湖北部,不包括西溪) 首先从地层上看,在今天的武林路和凤起路一带,曾经是一片海洋,沉积了大量的海相地层;而在今天的一桥到三桥附近则分布着很多河泥滩,也留下了很多古河道与古湖泊的痕迹(如宝珠花园、庆春银泰等处的泉池,以前都有出水口,可以直接通到外面的),这些都可以证明在古代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或者江河入海口。 其次从地名上看,“西湖”这一名称的出现大概是在东汉末年,而之前的古称“钱塘湖”,再之前的古称“钱塘浦”。这里的“塘”“浦”指的都是江河入海口,而且这个口还很能进水!比如唐朝的钱塘江潮水进得特别猛的时候甚至可以淹到下沙。(所以古人说“钱塘江秋潮”可不是乱说的哦~)

最后从地理特征上看,现在的西湖是由许多岛屿和半岛镶嵌而成,而这些岛和半岛大部分都是唐代或者唐以后的时期慢慢形成的(也就是最近几千年)。如果仔细观察地图的话会发现这些岛和半岛大多是东西走向的,而古代河流入海口一般是向北或者向南深的,因此我推测它们应该是由古河道冲击而成的(当然也可能由海底淤泥堆积而成,不过我觉得古河道可能性更大一些),而且在唐代或者唐以后一段时期内这些岛屿和半岛连成了一片,从而形成了一个较大面积的湖泊。

由于这些岛屿和半岛大部分都是东西走向的,所以从西边流进来的钱塘江水容易在这些岛上形成众多的水系网,从而把周围的泥沙都带到湖里来,渐渐形成了今天这样烟波浩渺的西湖。 至于为什么在南宋时西湖会变得比较小而且非常干涸呢?这主要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有关。在宋代之前,我国的气候相对较冷,黄河下游经常泛滥,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,使得黄河流域能够种植大量水稻,因此唐宋时期的浙江粮食产量也很高,人口很多。但到了宋朝之后气温逐渐下降,黄河也逐渐向北移去,浙江的耕地也开始北移,同时由于宋室南渡,导致钱塘江两岸人口密度剧增,耕地面积更是急剧增长,这样就使得原本就狭窄的钱塘江更加拥挤,河床逐渐抬高,泄洪能力大幅度降低;另外由于人口增多,生活用水量大大增加,又因为江南很多地方都是凿井取水,所以地下水位也逐渐上升,导致钱塘江江水水量逐渐减少,到南宋时甚至发生了干旱。(南宋时两浙东路的赋税是所有路中最多的,然而却比不了北方一州的税收,可见人口压力对自然环境影响之大。)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