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腹泻灸怎么用?

骆咏文骆咏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儿童腹泻,中医称之为泄泻。中医认为,小儿体质特点为阳常有余、阴常不足;脾胃常不足。因而小儿易患腹泻。小孩“形气未充”、“阴阳还未平衡协调”,对疾病的抵抗力不如成人强,所以,在护理小孩时更应该注重细节,否则就会让细菌病毒有机可乘。 【病因】

1.外邪侵袭 由于小儿肌肤柔嫩。腠理疏薄,御邪之力不足,加之喂奶不当或饥饱无常,损伤脾胃,导致运化失常,积滞内停,进而化热,湿热邪气侵入大肠,阻塞小肠脉络,清浊不分,混而排泄,发为腹泻。

2.饮食失调 喂养不当或饥饱无常,导致小儿脾胃虚弱,运化失常,水湿内生,停聚为中焦痰湿,久则化热,湿热交蒸,传导失职,遂成泄泻。

3.寄生虫 寄生虫主要是蛔目。若虫体聚集于肠道下段,可致部分患儿出现消化不良症状,如厌食、腹胀、肠鸣,也可有腹泻等症状。 【症状】

1.急性腹泻,发病急骤,病势较轻者每日大便次数多在5次左右,重者可达数十次,粪便稀薄,可有少量黏液和脓血;

2.慢性腹泻,病势较缓,但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,每天大便稀薄,含有脂肪球,或有粘液及脓血,无腥臭味,病程一般为3~90天; 【预防与治疗】

1.注意调养 小儿脾胃功能较弱,一旦护理不周,容易伤食,故应特别注意调养。(1)合理喂养,三餐定时定量,不暴饮暴食,勿吃得过饱,尤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或不干净食物。(2)适当休息,避免过度疲劳。(3)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不良刺激。

2.辨证施治 (1)寒湿困脾 症见:泻下清稀,无臭,肛门不温,腹满胀痛,得热痛减,畏寒肢冷,舌淡苔白腻,脉濡。宜用健脾化湿剂。 方剂: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药物: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陈皮、砂仁、姜半夏、木香、枳壳、生姜、大枣。

(2)湿热壅结 证见:泄泻腹痛,泻下黄稠,肛灼口燥,烦渴引饮,尿短赤,苔黄腻,脉滑数。宜清热利湿解毒。 方剂: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药物:葛根、金银花、连翘、黄芩、黄连、苦参、白鲜皮、马齿苋。

(3)食积停滞 证见:脘腹胀满,疼痛厌食,恶心呕吐,腹泻稀溏,嗳腐吞酸,大便酸臭或粪块,舌苔厚腻微黄,脉滑。宜消积导滞。 方剂:保和丸加减 药物:山楂、神曲、莱菔子、白芍、半夏、茯苓、陈皮、连翘、金银花。

(4)脾虚湿盛 ①五苓散合四君子汤加减:适用于小便不利,水肿,痰液、分泌液增多之患 ②完带汤加减:适用于带下量多,色白或灰白,质粘,神疲乏力,舌淡苔白腻,脉濡弱或缓者。③香砂六君丸:适用于脾虚湿盛而大便黏腻者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