隺在五行中属什么?

元梦采元梦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“鶴”字的五行为木,周易中“鶴”卦的五行亦为木。 《說文解字·鳥部》:“鶴,鶇也。从鳥,各聲。”段玉裁注:“今江南稱老鶴為鶇……字当作鵠。” 《集韻》:“鵠,鶴也。”“鶇,鵠也。”“鶴,鶅鳥也。”“鴿,鴈屬,一名鴿。”可見,古文字中的“鶴”即今日之“鴿子”。

漢代人王逸注《離騷》曰:“鶴,鵝鳥也;蒼鷺,鴻鷹也。”可见早在漢代,我國東北的一些地區也把“鶴”叫作“鵝鳥”——與今天對鶴的稱呼完全不同! 唐代顏師古注《急就篇》“鶴”字下曰:“鶴者,飛之鳥,形似鴉而色赤黑。本出遼海,今則關內亦多有之。長頸紅喙,背有黃綠毛羽,尾極長細,脚高腳白,其大如雞,善舞。雌雄俱可馴養,供觀玩焉。”他提到的“紅喙”、“頸”、“背毛”、“尾”、“足”的顏色特點,正與今鶴相似。可見,唐時人對鶴的外貌描述與今沒有多大差別。

宋人陸遊《園舍》詩云:“池涼臥烏鷺,林暝歸鶴飛。”宋代朱熹著《中庸注》曰:“鶴,陽鳥也,飛動敏捷,有德行之象。” 明代王維楨撰《鶴鳴齋記》一文,文中對鶴的外形描述與顏師古所述大致相同,並舉明太祖朱元璋為例證:“高皇帝初起廬陵時,有一鶴自天而降,背上有人,長髮飄髯,身穿道袍……”顯然,這位道士長相酷似我國古代的神仙“呂洞賓”!

清代曹寅著《楝亭畫冊》中有畫鶴一圖,題識曰:“鹤,仙禽也……長頸紅嘴,背有綠毛,腹下餘毛莖根狀如絲縷。雌雄相呼,善舞復喜戲。冬夏毛色亦不同,春則綠,夏則赤黑相间。” 綜上所述,古往今來,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們所描繪的鶴形象基本上與今無異——頸长腿高,紅嘴綠背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