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对印度何时出手?

栾海东栾海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1,先问是不是,再问为什么。中印边境摩擦是中国主动挑起的吗? 回答是显而易见的主动挑衅且具有蓄意性。 6月15日加勒万河谷冲突,双方兵力均仅有千余,印方报道宣称有30人死亡,中方报道只有17人牺牲;9月21日班公湖交锋,双方各有数百人的规模,没有人员伤亡的报道。

这些冲突属于边境的例行冲突,通常以双方撤军告终,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。但是6月15日的冲突出现了越线事件和中方的不当处置,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。 从加勒万河到班公湖,从公路到山地,印军除了占据着地形优势之外,其实已经处于全面劣势了。 中国拥有全副武装的制空权(空军、导弹部队),能够在数万米的距离外,打击印军的指挥所和重装备;陆军能够依靠火力优势,在山地复杂地带,摧毁印军的步兵师;海军则能够直抵安达曼—尼帕尔群岛,对印度洋的印军发动攻击。 中国还具备先发制人的能力,比如突然袭击索敌,或者封锁马六甲——印度进口的石油约40%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,一旦发生战事,马六甲的通道将受到威胁。 无论从实力对比,还是行动自由度来看,印度都是被动态势,中国则是主动的。

2,什么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呢? 在当前的国际社会,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。 对于中国而言,印度虽然是邻居而且是核国家,但真正的重要敌人是美国。因此对于印度的挑衅行为,完全可以采用不刺激、不理会的态度,继续发展经济,加强军事建设,保持战略定力,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出手。这种“不战而胜”的策略,才是上上之选。

在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不久,中国外交部就指出了中印关系的症结: 也就是说,中印间的矛盾并非不能调和,矛盾的焦点在于印方的极度膨胀和无理取闹。只要印方能够认识错误,停止挑衅,中印关系还是可以重回正轨的。 但是,印方显然不会自己认错。那么,中国就只能使用非理性的手段来制止印方的胡作非为。这个非理性手段,既可以是外交辞令,也可以是一般的外交斗争,甚至可以包括在必要时候的使用小型化的核武器——如果印度把中国视为生死之敌的话,中国也没有理由给印度保留和平发展的希望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