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在五行中属什么?

陈依静陈依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这个,属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五运六气部分的内容。 运气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,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:一是对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;二是人对气候变化特殊反应的观察。这两方面的有机组合形成了今天的运气学说。 古人通过长期的观测发现,地球公转过程中,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,并形成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四个节点。

随着节气的变化,白昼长度逐渐变化,气温慢慢升高或降低。古人还观察到,在一年之中并不是温度最高的时间出现在夏至以后,也不是最低出现在冬至以后。在夏至和冬至之间有一个中间节点,在这个节点附近,温度往往会有一次大幅的升降变化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四气”或“节气交替”。

在一年之内,这种温差最大值有七次,每次时间大约30天左右。这七次的出现周期并不规则,但是有固定的时段,被古人称为“岁气”或者“时气”。在每一岁气期间,天气的变化都有较大的起伏,人体也要随之进行调整。如果调整不良,就容易生病。 基于此,古人将一年划分成二十四个区域,在每个区域内,气温上升或者下降的范围是有限的,上下各15度,共30度。每一区域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对应着“四立”(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)和“四极”(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)。

在二十四节气中,除了“四立”和“四极”之外,还有“二分”“二至”。“二分”是指春分与秋分,“二至”是指夏至和冬至。 在农历的月份中,每月都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。节气和中气相距时间平均为15天。其中,没有中气的月份为朔望月。

根据节气、中气的位置不同,一个月可以分为上、中、下三个部分。上旬一般为节气,中下旬为中气,末日期为节气或中气。 由于每一个节气和中气对应的都是农历月份的上下限,所以,每个月的上中下旬都对应着24节气中的一些节气和中气。

以公历四月十五日为界,以前为清明节,往后为谷雨。以此为准则,农历三月就可以分为三旬,上旬为清明、谷雨,中旬为立 夏、小满,下旬为芒种、夏至。

二十四节气的出现频率为16天一个循环。在农历月份中,上旬出现的概率为83.3%,中旬出现的概率为75%,下旬出现的概率为91.7%。 根据上述规律,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一个日期处在哪个季节哪个月份。再通过月令记载来观察人体状况,即可判断人体机能在此时期的强弱变化,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