澎五行属什么的?

韩奕尧韩奕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《说文解字》云,“澎”,水名。从水彭声。又云,“彭”,水波也;从水朋声。说明“澎”“彭”二字在古代是同源字。从字形上看,“彭”字中间有两笔象形符号,表示水中波浪翻腾的模样。而“澎”字的右半边“澎”,则由两个“彭”组成,既表示声音的澎湃,又表示水流激越的样子。所以,这两个字在古代意义是完全相同的。

现在在字典里查“澎”的字形演变,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“彭”字没有改变,然而“澎”字却多了个右偏旁——“氵”。这个“氵”是什么时候加上的呢?金文字形上没有“氵”,小篆字形上虽然有一“氵”,但是左右结构,不紧挨着“朋”字右边那一竖。但是,到了楷体字,这个“氵”就紧贴着“朋”了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我想是因为古人造字的时候,认为“波涛汹涌”这样的意象应该与“水”有关,于是就在字旁加了一个“水”旁——尽管这个“水”旁在古文字形体中并不存在。

当然,这个“水”不是随便加的,它必须和“彭”或者“朋”有关系。比如“波”字左边就是“水”旁,而“波”的本义是指“波浪”——这是和水密切相关的意象。再如“河”字左边也是“水”字旁,而“河”的古文字形像两条并列的河流,正符合黄河、长江等大河的样子。可见,加一个“水”旁来表示与水有关的意象,是有据可循的。 但是,我上面说了,《说文解字》里“澎”的意思为“水名”。段玉裁注里说“今江南有此水(指澎水)”。这说明至少在晋朝时期,“澎”字无“水”字旁。那么“水是‘澎’的本义”的说法就不成立了。

其实,我上面说的那两个“彭”通用的例子,即汉刘熙《释名·释山川》里“彭湖”之“彭”和晋张勃著《吴地记》里“彭蠡泽”之“彭”,都是指今天的鄱阳湖。而汉应劭撰《汉书·地理志》里有“彭城国”,晋代学者郭璞注引应劭语解释说,“彭城,大彭氏之国,故曰彭城。”“大彭氏之国”到底是在哪里呢?汉代地理书《雍州志》里说是“彭城县东北六十里”,而现代地图上一般都标注在徐州市东边大约五十公里的地方,即今天江苏省铜山县一带。“彭城国”的“彭”和“鄱阳县”的“彭”,在魏晋南北朝之时虽然都读作péng,但是其含义并无关系,更不存在词源上的关系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