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行疗法是什么意思?

须平平须平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中医治病,讲究的是“整体观念”和“天人合一”。 什么是“整体观念”呢?简单来说就是,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,五脏六腑互为表里,奇恒之腑也是脏腑的一部分。 这种“整体观”是建立在阴阳学说基础上的。《黄帝内经》指出:“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……” 什么是“天人合一”呢?这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。

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基于对自然(主要是自然界)的认知建立的。自然界是有规律的,所以人体的规律也应该符合自然的规律。自然界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中的,所以人体也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中的。这个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我们现在所研究的“生物钟”。 “生物钟”这个词是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Anders Holmsten在1972年提出的。

目前,关于“生物钟”的研究是国际科学界的“热点”之一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昼夜节律(生物钟)紊乱与多种疾病如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肿瘤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。 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,我们提出了“五行疗法”的概念。也就是说,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既要考虑药物本身的作用,还要关注药物的服用时间;既要注意药物对于疾病的治疗作用,还要注意药物对于身体的伤害。 我们反复强调,药物治疗只是一种“辅佐”手段,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,生活方式的调整才是“主导”。

所谓“五行”,是指木火金水土,对应的是春夏秋冬四季,对应的时间是这样的:春季(寅卯时辰)属木,夏季(午未时辰)属火,秋季(申酉时辰)属金,冬季(亥子丑时辰)属水,每季的最后一个月(末月)属土。 按照中医学的脏腑经络理论,五脏对应五季,分别主升(木),主散(火),主收(金),主治(水),主封藏(土)。

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中就有“士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”,“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”。这就是说,如果身体某个部位阳气盛了,就要想办法泄掉,可以“泻南补北”“滋水涵木”等方式来平衡。反之,身体某个部位阴盛阳微了,就要想办法补上去,可以通过“培土制水”“疏土清热”等方法达到目的。

“五行疗法”的核心就是要调整身体内的“阴阳”不平衡状态,恢复“阴阳”的动态平衡。

发表评论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